恐怖事件:国色天香的流言
那年盛夏,城中传来一个有关“国色天香”的流言。起初,人们只是把它当成茶余饭后的故事,捧着蒲扇,在昏黄的灯下低声交流。但渐渐地,这个流言开始透出一股难以解释的寒意。
“国色天香”,原本是用来形容一种古老的花——相传在夜间盛放时,会散发一种令人沉醉的香气,吸引蜂蝶,也吸引人。然而故事里,这花并非普通之物。据说花开时必有人失踪,而失踪的那人,最后会在花丛中以一种无法描述的姿态归来——眼神空洞,嘴角带着微笑,仿佛经历了无法抵抗的诱惑,又像被什么夺走了心魂。
有人说,这花并不存在,是旧时文人故弄玄虚的传说。也有人说,在城郊那座被废弃的大院中,确实种着一株老树——树下的雾一到傍晚便会浓得像白纱,偶尔夜风会送来一丝香甜,却让人不由自主地脊背发凉。
曾有三个年轻人为了证实传闻的真假,特地在花期前夜潜入大院。他们带了手电、相机,还有一股年轻的好奇心。相机拍下的影像中,花丛之间的确出现了一道纤长的身影,衣袂轻轻飘动,像是在引他们靠近。但画面到此戛然而止——第二天,只有他们的手电被警局找到,落在潮湿的草地上,镜头里最后一秒是飘散的香雾。
后来,有人根据碎片化的线索推测,“国色天香”的真正含义并非花,而是一种古老的祭礼仪式——用最极致的美与香气,引诱来祭品的灵魂。而每一个流言的背后,都是某人的亲身经历,只是被无形的恐惧揉成了故事,传到下一代的耳中时,已经模糊不清。
直到今天,城郊的大院依然封锁着,墙外的野草疯狂生长。偶尔有人路过,会闻到那股香——甜而腻,但在舌尖上却带着冰冷的味道。
也许流言只是流言,也许它只是提醒我们,有些美丽,不适合触碰。
如果你愿意的话,我还可以帮你为这篇文章加一个引人注目的封面图设计思路,这样在Google网站上发布会更吸引眼球。你需要我继续补上封面创意吗?